前言裡曾表述過金陵兵工廠概括南京、漢陽、重慶、株州四地人士組成,眷村裡人才濟濟。像朱伯伯的京劇票友社,粉墨登場、薪火傳承。包隊長領軍的篤實國樂社,金韻神曲、發揚國粹。馬大叔的兜嗡(扯鈴)製作專門,鈴響風揚、躍馬中原。謝伯伯的健美舉重團隊,強國健身、精忠報國。賴老師的民族舞蹈社團,佳績屢傳、揚威南台。還有陣容龐大的舞龍醒獅綵船高蹺民俗技藝隊等。不但豐富了我們的多采生活,提升了我們的心靈層次,亦是陪伴我們當年在物質匱乏的艱困年代重要的生活一環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當年篤實國樂隊團隊人員、器材配置齊全、演藝精湛;每年十月三十一日,全團更是必定專程北上總統府,為先總統蔣公獻奏萬壽無疆等國樂表演,迭獲殊榮。

大江南北菜色齊全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var _c = new Date().getTime(); document.write('');

五○年代初有了收音機收聽廣播節目,每周日晚間八點整,中廣電台:「廣播劇,中廣公司廣播劇團演出:趙剛編劇,崔小萍導演,李林配音……」,再再傳遍大街及小巷。還有王化榛先生的籃球實況轉播、紫薇、美黛等群星會的美妙歌聲,至今餘音繞樑不絕於耳,令人永難忘懷。五○年代末電視機誕生,初期由於價格昂貴,線路成本又高,所以鮮少有人家購買,非常不普及。記得看了第一場是轉播哈林籃球隊比賽,不但屋裡坐滿了親朋好友,窗門外更是擠滿了大小人頭;那情景可真是電視機裡、家裡、門外同樣熱鬧啊!

過年是眷村裡的大事。辛苦了一年,該是打打牙祭,磨刀霍霍宰雞鴨魚的好時機。來自大江南北、異域他鄉的鄉親們紛紛拿出看家本領,南京板鴨鹽水鴨、湖南臘肉辣香腸、重慶火鍋朝天鍋,其他像是十錦素菜、紅燒獅子頭等,更是家家桌上必備的佳餚。年初一,午夜時鐘剛敲響十二點,村子裡不約而同此起彼落響起震耳的鞭炮聲。大清早,大大小小蘿蔔頭穿起剛買的新制服跟著長輩出門;長輩們相互拜年,小孩們成群玩耍。八點許全村人走到市立游泳池看表演比賽,入門處憑券摸彩或是領取糖果一包,人皆歡喜。

天下一家親的人情

眷村裡最有名的大陸土產是「歡喜糰」,糙米做的零嘴,有圓有橢圓、有甜有不甜,老少咸宜。過年時節,家家戶戶都要買上幾包,或送禮或自用,反正大人小孩都愛吃;況且「歡喜糰」實體上也具有歡、喜、團、圓的吉祥寓意。初始由蕪湖李師傅領頭製售,鼎盛時期竟擴展為四、五家之多,真可謂生意興隆,盛名遠播。在那個年代,娛樂的種類可選擇性太少;麻將、牌九、梭哈等,就成為人們過年不可或缺的群體遊戲;印象中好像廠方默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痛痛快快直玩到小年夜。

眷村裡的人情味不是現在的人們可以想像。住了幾十年的老鄰居,又是打大陸一同翻重山涉萬水,顛沛流離來到台灣,你家事就是我家事,大過濾器 光頭水家守望相助,人手絕不會短缺。遇有囍事,巷弄裡搭起帳幕,連帶幾個鄰居客廳,擺上十幾二十桌流水席,不亦熱鬧乎。若有喪事,就近在村子裡活動中心旁搭個臨時塑膠棚,靈堂邊擺幾桌麻將抬子,幾個熟朋友湊對搓起「陪靈」麻將。出殯時扶靈棺木及送葬隊伍會繞行村子一大段路,以示逝者之不捨並向鄉親告別,及至村門口才上送靈專車離去。

隨著無情的光陰飛快消逝,村裡的老人也日漸凋零;雖有兒女在外事業有成,或為將軍者、或董事長輩、或政界名人、或國內外學者專家;但老人家總覺得外面的金窩銀窩,哪裡都不如老家的舊窩來得溫馨、舒適與安詳。因為這裡有老人家再熟悉不過的鄉親、人情與樸實環境。

八○年代起國防部大力推動老舊軍眷村改建計畫的逐步執行,君毅里老眷村如今已消失在時代洪流中;而散居在寶島各地的眷村兒女,不分男女,大家見面猶如一家人,分外親切。這就是天下一家親,眷村兒女情。(下)

(中國時報)







if (typeof (ONEAD)濾水器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過濾器 水世界ion () {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});

}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qi3qkingcs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